×

Kuncen WB1, Wirobrajan 10010, DIY

(+68) 120034509

info@yourdomain.com

療癒者之歌|只有「習慣」能改變人生,而不是意志

閱讀成本 4 分鐘 #療癒者之歌

標題是我讀佐渡島庸平《我們用假設創造世界》中,讓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話。

2018 年初至今,我心中不斷冒出:「要開始寫作」的想法,但總是沒有辦法下筆,斷斷續續幾個輪迴,沒有進度的我總是讓自己有種虐心的感覺。

DONE is better than perfect

期間,好幾次打開電腦,開始動筆,都因為覺得好像無法一次到位,所以就放棄了。所以就這樣,又把電腦先關了起來,進度是 0。每天都覺得有一件自己沒有完成的事情,其實感覺很差。

昨天,我在閱讀 Medium 一篇文章時,看到了一句話:

Done is better than perfect.

其實這句話有很多人講過,但我卻在這個時間點深深被打動了。我靜下心來思考著,這幾週的停滯真的原因是什麼?似乎是,我覺得一定要立下很多的規範,才能夠變成一個好的播落格經營者。

經過幾次的思考,我發現這中間有一個很大的心理變化,以往的我始終認為每次做事其一定要達成目標,這一點我不認為有錯,但到底目標怎麼設定?成為了一大學問。

能被達成的才叫目標

以一個工作者的立場思考,職場上,主管總是可以交辦很多目標,我們盡力去完成它,獲得薪水、主管肯定等回報。

個人生活之中缺少一份職場的強制力,完全依賴自己設定目標,其實很困難。我們知道自己的人生有夢想,而我們也想要讓自己努力達成夢想,但夢想其實難以檢驗。

夢想總是在一個遙遠的地方,因為太遙遠,又太美麗,所以我總是希望能夠做到最好,而開始有了推辭的藉口,近一步的讓自己不作為。

就像要跑馬拉松一樣,當我們只能跑一公里的時候,望見終點在 42.195 公里處,即使有萬兩黃金在等著我們,也容易喚起自己的惰性,隨後便開始說服自己,沒關係我們不一定要到終點。

終於我知道,夢想也是需要被切割的。因為夢想太遠,容易讓我們失去往前跨步的勇氣。

雙重目標思考模式:為了達成某個目的,提出「每天絕對能完成的目標」與「理想的目標」兩個目標的方法。

— 佐渡島庸平, 我們用假設創造世界

回到實際最近其部落格的卡關體會上來看,我並沒有達到極簡化,而是執著在「追求完整」的規範之上,例如每一篇文章一定要能達到 2000 字左右、高質量,要能跟想經營的主題相關…

如果是極簡化、分層的目標,真實的設定應該是:

將目標重新回歸到寫作與分享之上,且在合理的範圍創造自己能力的極大化,近一步的趨向想要完成的終點。而不是靠意志力,每次想到我要一次完成一篇文章,就覺得至少要留一個小時給自己,但對我來說可能每天要能夠持續專心一小時,才是真的停頓不前的原因。

人生也可以不用挑戰意志力

放大這個概念到人生之中,其實也一樣。先來觀察自己的習慣,當你在想要解決問題的時候,你有多常使用「我」當發語詞,後面會接上「可是」當作轉折詞呢?

我想要我老公有自己的生活,「可是」他說他不需要。
我也覺得已經過很久了,「可是」就是無法走出來。
我當然很希望他能夠成長啊!「可是」感覺就是他沒有這個心。

在諮商的過程中,很多人都會在差不多時間過了一半之後,對話就會出現這樣的語句結構。通常內心戲是這樣演的:「我真的很想要做到這件事情,但我知道我的能力不足,所以決定權不在我身上。」因此,才會用可是這個轉折,去表現一種無力感。

但你是否想過,你只看到了你的渴望,但要滿足渴望,你更需要的是計畫,而是不是靠著培養「打死不退的意志力」。

不要相信自己或自己的意志:更簡單確實的方法是「切割行程」。決定好「這一天的某段時間要做某件事」再分割行程,就能透過行程安排打開開關。
— 佐渡島庸平, 我們用假設創造世界

因為分隔完成的計畫,能夠透過完成每一個小目標累積固定的成就感,再透過這樣的成就感,去啟動下一個小目標。隨著目標一個個完成,你跟大目標的距離就愈來愈近。

相信一定有人質疑,小目標的完成,大目標真的對來臨嗎?

我無法說,是不是一定能夠完成終極目標,但在這一場實驗之中,我相信當你開始下了每一個參數之後,就會有不一樣的體會,而根據體會去修正出來的夢想,一定將會來臨。

我把這一系列文章整理在下面,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閱讀:

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,歡迎訂閱電子報,也請不吝留言鼓勵、討論或分享到自己的社群中,文章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-非商業性-相同方式分享 3.0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,分享、引用請依授權規定,並附上原文連結(按右鍵複製連結):療癒者之歌|只有「習慣」能改變人生,而不是意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