×

Kuncen WB1, Wirobrajan 10010, DIY

(+68) 120034509

info@yourdomain.com

療癒者之歌|你不得不面對的內在小孩:潛意識

閱讀成本 4 分鐘 #療癒者之歌

盧貝松導演拍過一部電影「露西」,描述一個人大腦從普通階段,到 100% 的開發。我一直對盧貝松能完整詮釋這樣的故事感到驚嘆,而且是透過更深的自我體會,這不變完整表達了意識跟潛意識的交互關係。

科學一直都廣泛討論大腦,部分解釋說:「大腦潛能被開發的程度很低。」大部分都是潛意識在運作,我們不自覺就活在潛意識的影響之中,對我來潛意識就是一種內在小孩的存在,而且你不得不面對。

潛意識最重要的任務,是保護你的生存

請嘗試想像:「當你開車在高速公路上,前車無預警緊急煞車,你會怎麼做?」通常會有踩剎車、尖叫、肌肉緊繃。回想你的人生中是否有一樣驚險的經驗,一樣的反應,而在這些反應發生的當時,有多少是不用經過大腦就產生的?以往我們可能使用「下意識」來說明這些行為,從英文翻譯來看下意識 subconscious,其實就是潛意識。

延伸這樣的經驗,潛意識不僅僅只是在生理上幫助我們迴避危險,在心理上,更是讓我們趨吉避凶,盡可能的讓我們迴避危險。而且,會用盡全力去做到這件事情。最明顯的就是每個人總有許多地雷,那個別人不小心踩線,就馬上會爆炸的各種設定。

就像電影「腦筋急轉彎 (inside out)」裡面的每個情緒,那些我們認為負面表現的情緒「哀傷、憂鬱、憤怒、厭惡」都是一種保護機制,「生存」是每個人基本的認知,因為要好好的生存,所以這些機制透過情緒的方式,帶動內心產生感覺,進而驅動行為。這個機制就是被存放在潛意識中。

有聽過媽媽保護孩子的故事嗎?對潛意識來講,每一次的外在挑戰就是一場「生存之戰」,一次次被保護好的方面是我們生存下來,但壞處是我們因為無法學習新的經驗,所以同樣的情況發生時,我們更加脆弱,反而加強了保護機制的運作效率。

正因為強烈「活下去」的慾望,潛意識甚至會無所不用其極的保護你。繞過你的大腦,直接作用。

沒有熱線,但卻無時無刻都在對話

但很可惜,尚未完全開發的大腦其實跟潛意識是缺乏溝通橋樑的。但不代表潛意識是沈默的,通常潛意識對話的方式反而比一通熱線更直接。

記得,我在上精油體驗課時,老師講了一句話令我印象深刻:「疼痛是一種語言,它需要被看見。」裡面的「它」就是指潛意識中那些不舒服的情緒。情緒密碼作者尼爾森博士稱之為「受困情緒」。

潛意識會無所不用其極的保護你,讓你有機會生存下去,初期可能是微小的疼痛、或情緒起伏,但當不斷被忽略,他就會用大的音量發聲。

就像小孩子吵著要糖吃一般,一開始先說:「我想要吃糖糖。」如果被忽略;接下來就會開始「哭」,再被忽略後;就準備開始「鬧」,如果再被忽略;就會賴著不走。試想,當疼痛長期賴在一個地方不走的時候,可能會變什麼?疾病因而產生,最嚴重的疾病就可能產生的癌症。

發現,才能有機會改變甚至跨越

但其實不論用什麼發聲的方式,目的只有一個:「被發現!」而且他一定會做到讓你發現的程度,除了疾病外,你是否有發現人生中,有很多事情一直不斷重複,而且很多是讓你受挫的事情,一次次重複,痛苦程度不僅沒有習慣,反而越來越大條。這就像上面說明的小痛變成癌症一樣。

所以,療癒都有一個很重要的過程,我們要讓潛意識轉回你的表意識。

因為,你的潛意識也無法做到第二個選擇。因為潛意識會透過保護你的想法,直接去啟動設定好的「方程式」。只有你的意識—大腦—才能去選擇不一樣的決定。

這也是療癒最重要的一環,就像癌症若醫生只是開刀切除腫瘤,卻不說成因,病人除了一團迷惘外,更可能還會有一樣的疾病產生。療癒工具就像手術刀,切除病灶,但卻不能保證藥到病除,甚至更不可能確認不再復發。

但若能夠真的了解病因,同時進一步開始做出不一樣的選擇,療癒工作反而是事半功倍。唯有你真的面對了潛意識這個小孩,好好聽他講話,面對他想要被發現的情緒,才會有改變跟跨越的機會。

現在,請把潛意識當作你的小孩,這個存在在你內在的小孩,有一種很單純想保護你的心,也讓我們嘗試聽見他的聲音。

我把這一系列文章整理在下面,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閱讀:

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,歡迎訂閱電子報,也請不吝留言鼓勵、討論或分享到自己的社群中,文章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-非商業性-相同方式分享 3.0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,分享、引用請依授權規定,並附上原文連結(按右鍵複製連結):療癒者之歌|你不得不面對的內在小孩:潛意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