創業是一門生意,而門票是你有能力進行一場資本遊戲。
有聽過 Theranos 故事的人,很難不對「許多名流政要支持且相信伊莉莎白(Elizabeth Anne Holmes)」印象深刻,即使我們不是美國人,在裡面還是有部分名字是認識的。例如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(Henry Kissinger),或多少聽過 Hotmail、Skype,這兩家公司的早期投資者 Tim Draper 也在其中。
光看到洋洋灑灑的第一期投資人跟董事會名單,直覺上就會覺得這是一家了不起的公司,能夠說服這些名人來當董事。這是一張資本遊戲的門票,讓別人相信你有募資的能力,也讓別人真的會把錢提供給你。
而這一齣矽谷的騙局,就是從這一張門票揭開序幕。
一場資本遊戲最最重要的事情是「引人入勝的故事」,能夠說出好故事的人,就跟在一場單淘汰的網球賽事中,拿到了種子的資格。而故事的主要元素不是裡面有多少實際的內容,以及可行性等跟現實緊密結合的東西,重點是「願景」。
這個社會不缺乏有錢人,不缺乏有名望、地位的人,但總是會覺得少了一個英雄。就像在電影《黑暗騎士(A Dark Knight)》有一幕,在亂世之中,我們需要一個英雄,讓我們能夠對這個社會抱持著希望。
多數的人,內心總是渴望改變什麼,而對那些有名望的人,在資本遊戲之中的玩家,如果能改變世界,更是最好不過的事情。Theranos 跟他們講述的就是這樣的故事,一個醫療走進每個人家中,減少大眾就醫的成本,翻轉美國資本主義架構的醫療不公的「願景」。
既然能夠有機會成為英雄,很多人就會進一步想要成為第一個英雄,但第一名永遠都只有一個,所以反過來講,資本遊戲裡面第二條定律就是,令人害怕成為最後一個。
每一個在遊戲中的角色都會思考著:「如果這件事情真的實現了,我沒跟上風險除了損失可能的收益外,還會賠上自己的面子。」不管是要面子或者要裡子,先跟上準沒有錯。
也就是說,這種資本遊戲裡面所謂的「資本(Capital)」是具有多重定義的,除了有形的資本(visible capital),例如金錢、股份之外,還有無形的資本(invisible capaital),名聲、人脈、自我實現等等。
不管在哪一個,沒有當上第一名已經很虧了,對這些有權、有錢、有勢的人來說,成為最後一個想必是痛苦的。
最後一個,更具有壓倒性的關鍵,就是「媒體」。媒體帶來的效益,多數是在社會價值的肯定以及帶動社會價值的風向。
默默無聞是不可能成就英雄的,就像電影《鋼鐵人(Iron Man)》第一集最後說的那句經典台詞:「I am Iron Man!」其後伴隨著無數的散光燈喀嚓聲,以及記者此起彼落的問題。英雄是需要鎂光燈的。
有了媒體,才能夠達成資本遊戲的終局之戰,讓所有事情開始全面啟動,一來見光之後前期投資人可以產生優越感,二來也方便進行更多的資本遊戲。新創公司通常就這樣募到了 A 輪、B 輪、C 輪等等。
社會給予的價值肯定,讓更多人對成為英雄或幫助英雄的一份子,有了更大的嚮往。也推升了那個「如果我沒跟上」的恐懼。
在資本遊戲裡面的玩家,想必也知道這是燒錢的事情,卻又不能夠罷手。因為這個遊戲走到最後,不是一場賭局,就是一場騙局。
賭局是一種輸贏各半,騙局是必然輸到見底。多數人的理性選擇,會選擇有贏的可能那一邊,所以繼續賭下去。
Theranos 的故事正完美的展現了這種**「理性選擇」**的樣貌,大家都只能選擇相信這會成功,從我選擇相信,到我不得不選擇的「必須相信」。如果不相信、失去了信心,要承擔的錯誤及責難自我的成本,遠高於欺騙自己。
不能否認每一次的創造,總是會充滿虛幻空間,創業家、發明家的往往創造了一個很貼近生活的角色,期許幫助我們解決生活上的問題,因為貼近,所以容易相信,這時候搭配上一個改變世界的願景,就像是豆漿跟油條相遇,迸出新的味覺饗宴。
最客觀的數據早已經被拋在腦後,而只能夠依循伊莉莎白篤信愛迪生的那句名言:「Fake it till you make it(一直假裝,直到成功)!」
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,歡迎訂閱電子報,也請不吝留言鼓勵、討論或分享到自己的社群中,文章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-非商業性-相同方式分享 3.0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,分享、引用請依授權規定,並附上原文連結(按右鍵複製連結):閱讀筆記|《惡血》讀後感:資本遊戲的賭局與騙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