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經有一陣子,我很常買日本作家的書籍,尤其以大前研一、勝間和代,麥肯錫出身的相關商業、自我管理書籍,但近幾年,基本上看到日本作者的商業書、自我成長的書籍,我都一率跳過。
整本書,通篇都在說明「好人」跟「小惡」之間的關係。透過不同的情境,去教育讀者不同的思維。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提醒大家,如果你順從了,別人對你做的一切就是「合理」的,再多的抱怨,都起源在你順從的當下。
東方社會,總是習慣在既有的標準下生活。然後期盼當有一個人,違反了標準之後,社會將出現一隊正義之師,平反自己的委屈,甚至大肆撻伐那些我們定義為「行惡」的人。
午堂登紀雄(作者)很明顯地點出了這一個盲點,當你選擇成為好人的當下,別人的評價就是你的主場,當主場優勢都在別人手上,要打勝仗就更加困難。但我們人生總是會這種不切實際的想法,想著別人對自己的評價,才去決斷自己的行為模式。
在書中,不管是怎樣的場景,都環繞這一點,你要拿回自已的主控權,而「好人」是很難做到這一點的。
要將好人從生命中的標籤拿掉,最重要的就是自主性,講實際一點就是,時時刻刻我們都能夠保持獨立,獨立行動、獨立思考、獨立生活。
但我個人權勢,這邊所說的獨立,並不是跟「孤單」完全劃上等號的,獨立可以成為一種中心思想,但孤單大部分是一種心理狀態。獨立最大的目標是,時時刻刻都可以不被影響的,靠自己真實的想法做決定。
會被影響,是因為我們把很多注意力放在外在,來自一種不安全感,所以才需要不斷地確定外在,來保全自己的內在。 午堂登紀雄指出,這樣的成因很可能是因為,自己覺得沒有其他可以選擇的項目,自己面臨了「無從選擇」的命運。
「讓自己保有多個選項」或「獲得選擇的能力」,當你知道離開現狀,你仍有可以選擇的時候,對離開、拒絕的恐懼將會降低,自己也更能夠「獨立」,將「好人」這個生活模式拿掉,將也會更加容易。因為不用再用屈服的觀點,去忍受害怕失去而做出的妥協。
這一段是讀起來非常有迴響的一段,整本書透過不同的角度,而這一段其實是近年來我最深的體會。一個人的童年會影響著一個人,近年來許多人都強調「原生家庭」的重要性,長年都在推廣親子教育等等,就是因為這個觀點。
午堂登紀雄在這邊指出了這一點,也說明很多人都被所謂的「經驗」壓得喘不過氣,其實是「情緒」上過不去,當情緒出來的時候,習慣的模式出現,完整地跳過的所有需要思考的過程,直接面對「喘不過氣」,所有的邏輯、思考都被拋諸九霄雲外。
其後的文章也提出了解法:「增加與自我心靈對話的時間。」這是一個很好的方式,去承認自己的恐懼,進一步讓自己願意跟自己戰鬥,會有麻煩且不願意面對的事情,但跟日復一日過下去的比較,或許是值得投資的一個自主管理方式。
整本書非常的勵志,而且有部分的觀點就一般人來看,可以歸類在比較極端。但若當你發現,人生目前經歷的一切,都是自己所形塑的,是否也能夠更有信心讓自己知道,自己也能建構不一樣的未來。
當然,午堂登紀雄在絕對的勵志之外,也現實的提出了,人生一定有些無法改變的事情,當這些事情發生的時候,我們要做的不是花「硬」力氣去改變它,而是用「氣度」去面對,進一步的去看清楚,並改變那些我們能改變的部分。
當你思考與行動的目的,已經從回應外在的思想脫離的時候,才能夠進一步掌握到自己想要過的幸福人生。
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,歡迎訂閱電子報,也請不吝留言鼓勵、討論或分享到自己的社群中,文章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-非商業性-相同方式分享 3.0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,分享、引用請依授權規定,並附上原文連結(按右鍵複製連結):閱讀筆記|《可以善良,但你要有底線不當好人》不要忽視自己創造出來合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