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我用了新的文章編輯 APP—iA Writer—其中產生了許多新的想法,讓我對怎麼選擇 APP 多了一層新的思考。
這一次,突破點是在於「使用場景」這個概念。
其實這個詞彙我在工作時常常說,使用工具的時候也都會有類似的經驗,一直以為已經內化在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。但沒想的,這次讓我的衝擊性這麼大。
過去,我以為使用場景主要是基本的功能,同時與我們的生活相結合。例如,我需要一台電腦,因為會帶著走,所以需要的是輕薄,不用外接很多東西,所以可能買入 MacBook Air。
多數時間,就是透過許多客觀條件,去建構場景,然後依照建構起來的場景,配合自己衍生的其他考量,做出選擇並進行接下來的行動。
在這個運作模式下,不知道為什麼總是會有地方覺得怪怪的,既然都已經按照自己想要的模式選擇了,為什麼使用上還是不夠貼近,而導致使用率變低呢?
從寫作軟體這件事情上,讓我看出了一點端倪。
原來使用場景,不僅僅只是根據客觀情況所產生的各種條件,其中還要包含許多主觀意識上所產生的需求。就如同我在之前文章有說的,對於寫作我要求的不僅僅只是一個寫作的軟體,我希望的使用場景是讓我「專心寫作」。
所以真正的使用場景,不僅僅只是客觀條件上,還有更多的主觀考量。
再把使用場景的考量納入主、客觀因素後,就是開始列下條件的時候。
上面這一張表是透過 心智圖 的方式,去把自己需求的項目都寫出來。
寫出需求的項目,是讓我們在選擇 APP 的時候能夠有一個評斷的基準,當作一份核取清單(Checklist)。而這裡最關鍵的就是,我們要把主觀的感覺明確化,去定義出要達到這樣的感覺,需要怎麼樣的條件來配合。
這邊有一個小技巧,就是我們先從對立面當作思考的起點。例如,我需要的使用場景是專心寫作,我先閉上眼睛思考:「在寫作中,會讓我分心的是什麼事情?」
於是我就可以列出來以下:
通常可以列出很多,然後就可以一個個反過來做正面表列。變成:
一步步地寫下來,你的需求跟場景的對照就會越來越明確。
這一點很重要,所以要說三次:「不要妥協!不要妥協!不要妥協!」
就像我之前說過的,你的使用情境已經包含了主觀的考量,這時候妥協就不僅僅只是針對外界的反應,而是會產生一個微妙的心理狀態改變,叫做:「這不是我要的。」
這是我過去這幾個月以來,使用 Notion 寫作的感覺,不管我今天再有靈感,已經開始寫了多少,總是寫到一半心裡就默默地升起一句話:「差分分(台語)。」
感覺就好像這裡不是屬於我寫作的地方,很容易分心,很容易被其他事情影響。
直到最近我才知道原因,因為 Notion 是被我當作數位助理的工具,所以在使用上,會有種想要去做什麼心情,這一點在專案、生活等事情管理上很好用,但到了寫作就會使人沒有辦法專心。
本來想說,既然幾乎都符合想要的功能,那應該好用且實用的了吧!其實不然,當我們有了妥協的情況,最後就會有心態上的改變,進一步也讓自己隨時都覺得好像怪怪的,進而無法開展。
就像我在最早的文章說過的:
沒有最完美的 App,但一定有適合目前你的使用情境的。
這句話,即使我們今天重新定義了使用情境,還是適用的。 這個系列,從一開始就是希望打破「尋找完美」這樣的心情。 很像是一種人生哲學,隨著我們成長,我們的使用情境的主、客觀條件必然會改變,加上我們又不是開發者,當然不可能隨時有一個 100% 符合我們的 APP。
依照現在百家爭鳴的情況,我們必然可以找的宜個最適合使用場景的來使用。如同我曾經提過的,如果這個工具仍會持續更新,那我們就有機會不斷地提供意見,自然就會有機會不斷的趨近於自己實際的使用場景。
而這一切最重要的關鍵是,你會在選定之後就開始使用,並且不斷地使用。因為在使用過的過程中,一起成長的可能性。這也是為什麼,我一在強調「不妥協」的重要性,去確保能夠有意願且長期使用,也才能進一步跟著 APP 一同成長。
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,歡迎訂閱電子報,也請不吝留言鼓勵、討論或分享到自己的社群中,文章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-非商業性-相同方式分享 3.0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,分享、引用請依授權規定,並附上原文連結(按右鍵複製連結): 生活駭客|我怎麼選擇 App〈三〉重新定義使用場景並且明確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