×

Kuncen WB1, Wirobrajan 10010, DIY

(+68) 120034509

info@yourdomain.com

自我成長|回到一個「身為人」的思考

閱讀成本 4 分鐘 #自我成長

疫情影響,三級警戒開始後,我們公司也施行了 WFH(在家上班)政策,這是一種對新環境的適應,但更多時候,是挑戰自己的時間分配。

第一個星期有點不習慣,然後慢慢地開始尋找新的模式,出現了很多不同的想法,其中有一個延宕很久的事情,我遲遲沒有機緣大刀闊斧地動手。

在經過幾週自我的重新整理之後,把網站的版型重新設計並順便改版網站,其實這是大概一個月的過程,大家可以參考更新紀錄中,我在 5/22 先整合了本來分兩邊寫的文章,而在最近把網站做了個大改版。

後面當然有很多不同的思維,過去想要分開兩地經營,是在自己的歷程上面,是多元且看起來差距很大的。

以前,總會認為這是兩種不同的身份,所以應該分成兩的地方經營,把身心靈跟其他領域分開來,本來是想要當作兩個不同的身份,可以在寫作上面互相的轉換。

隨著時間流逝,這種分開兩的地方的感覺越來越奇怪,加上時間真的很忙,所以寫作的產能下降,引發這個「怪怪」感覺,掀起了心中一股思考的漣漪。

多元的身份,終歸是一個人

由於自己的興趣廣泛,同時感恩上天提供我足夠的資源,包含現實的金錢以及學習能力,讓我能夠多元的學習到不同方面的知識。就像在之前回顧過去五年時候的心境,那是一種不知不覺,累積了各種不同領用的學習,證書創造了許多的身份。

但認真去思考下來,身份只是一種定義,沒有辦法完全的形容我這個「人」。而且每一個人在生活中,必然會具有多種不同的身份,因為不同的關係,建構了我們的身份。

就像我今天上完一堂課,我可以成為一個領域的學習者,慢慢的變成成就者。甚至最後變成了該領域的老師、大師、佼佼者。不過,這些「身份」都是外界給你的定義。

身份,是透過外界,在各種關係連結下,對人所形成的定義。

所以一個人才會有多種身份,只是在一個身份中久了,時間淬煉,鏈結累積,最後就容易發光發熱。

但最真實的情況是,「人將會取代這個身份」,現實生活中不乏如此的案例。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,即使不再是董事長,一樣是能主導產業方向的人物;2019 年宣佈退休的雲門舞團創辦人林懷民,仍擁有藝術領域的一片天。我不多舉例,因為只要打開維基百科,成千上萬的案例,應有盡有。

我漸漸在這樣的徘徊、游移中,把自己是方開來,告訴自己:「與其在身份中間掙扎,不如我們好好地回到一個人的角度檢視自己。」

一個陌生的問題:「身為人的我?」

這個問題很短,是因為後面什麼都能接上去,卻無法找到任何一個反詰的問句書寫下來。

我很少用這個角度去看自己,或者應該說,在我有記憶的年頭,我似乎沒有好好地問過自己這個問題。

是因為:「我不覺得自己是個人?」還是:「我從來不覺得這麼理所當然的事情,需要轉換成問句。」

多少都有些吧!可以講出一百種可能性,然後每一種都有機率成為那個百分之百答案之中的一個比例。

嘗試用很邏輯的解法,甚至是考慮使用行銷學裡面常聽到的 SWOT 分析,來把自己的優點、缺點、機會跟境遇都好好的寫一下。但,約莫過了一秒,就覺的太麻煩而作罷。

想到自己學習了身心靈這麼多技巧,這時候最適合好好的跟自己相處。剛好,疫情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機會,在三級警戒下,跟外界互動的時間少了很多,惠予了許多跟自己相處的時間。

回顧自己慢慢整理起來的文章,忽然發現原名為《以寫作驅動的人生》的寫作計畫,裡面早已透露出我是一個什麼樣的「人」。

直白一點,就是一個沒有辦法單純只做一件事情,所以做了很多不同的事情;而且對於反覆的事情,會有很快的邊際遞減效應,所以總是會去找一些新的東西。打亂重組的集合是我最大的動力,做些不一樣的事情,讓我不斷啟動。

回來想想,硬要把自己的東西切割開來,把身心靈這一塊拉出來,跟「我這個人」是背道而馳的

經過這樣的推理,終於發現,或者應該說體會到了一個常常聽到的一句話。

「忠於自己」所有的事情都會變成你的養分,相悖者都是一種毒藥。

對於自己的優勢重新定義,遠離毒藥

這次網站、部落格的大重整,很大的一個目的,就是讓不要讓自己繼續誤食毒藥。

從外部看起來,就是開始把自己的能力、技巧收集起來,創造出一個「個人品牌」;但深入一點來看,是對於自己的優勢重新定義。

善於連結,為人所未為,然後化繁為簡。

夠多的東西才能夠連結,逐步的累積不同的資糧,幫助自己去做不樣的創造。隨著自己在網站上面去設計每個選單項目、首頁的擺放、版型的調整等等,漸漸能夠理解到,收整之後更能夠有創新的想法。

我想收整起來是第一步,也已經花了很多時間,很多技術面還有思考面的東西,剛好看到許多人在 Matters 發表架設網站的文章,之後也分享出來產生更多的交流。

我把這一系列文章整理在下面,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閱讀:

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,歡迎訂閱電子報,也請不吝留言鼓勵、討論或分享到自己的社群中,文章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-非商業性-相同方式分享 3.0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,分享、引用請依授權規定,並附上原文連結(按右鍵複製連結): 自我成長|回到一個「身為人」的思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