×

Kuncen WB1, Wirobrajan 10010, DIY

(+68) 120034509

info@yourdomain.com

影視心得|我不是藥神(原文:我不是药神):在生命面前,我們如此脆弱

閱讀成本 3 分鐘 #影視心得

在不是訴諸親情與愛情的題材,已經很久沒有看到後勁這麼強的電影了!

用成功的電影公式去找尋不同

我覺得,中國電影是有一個起承轉合的邏輯在的。首先會有一個慘慘的主角,然後遇到讓他更慘的事情,最後遇到一個超級慘的情況。在每況愈下的過程中,會有一道曙光,帶來一道光明,當然也伴隨著極大的風險。

我不是藥神,其實不脫這個邏輯,但整部電影的功力,卻是在轉的時候完美呈現了出來。

很巧妙的一開始就透過了五個不同背景人物的架構,去創了所有合理卻又會產生矛盾的空間,失敗的生意人、有妻小的病友、在歡場工作的媽媽、牧師與離鄉的少年。因為一個「錢」的因素,把彼此連在了一起,但其實是創造了一個「共命」。


我不是藥神電影片段照片(擷取自愛奇藝)
我不是藥神電影片段照片(擷取自愛奇藝)

「命就是錢」的資本主義邏輯

在社會主義的中國政治統治概念中,資本主義卻是無所不在。甚至在台詞中直接點出:「命就是錢」這四個大字。透過藥價的差異,同時點出了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的扞格。

一樣的效果,昂貴的藥是合法的,便宜的藥是違法的。貴的吃光了房子、吃垮了家人;便宜的吃出了希望,卻也讓自己走在繩索上。這是生命的議題,還是金錢的課題?

當活下去是需要無限的金錢來支撐,我是否還能夠帶著希望,持續前進?

在我不是藥神的電影,這個議題不斷地環繞在觀影者個心中,出發點都是錢,想要掙錢、想要省錢,因為每一筆錢都在生命的議題上,劃下一筆。


你能保證你一輩子不生病嗎

事情越演越烈,查禁假藥動作頻繁,既然查不到來源,就從使用者詢問。這裡的使用者很敏感,因為其實就是慢粒白血病患者,在電影背景的年代,能夠存活比率不到 50%,而服藥是他們的希望,但昂貴的藥價去活生生奪去了這一塊浮木。

我不是藥神電影片段照片(擷取自愛奇藝)
我不是藥神電影片段照片(擷取自愛奇藝)

「領導,我求求你,別再查『假藥』了行嗎?這藥假不假,我們這些吃藥的人還不知道嗎?我吃了三年正版藥,房子吃沒了,家也吃垮了。現在好不容易有了便宜藥,可你們非說這是『假藥』。不吃藥,我們就只能等死,我不想死,我想活著。」

片中的老太太說出這段話時,心中不由得滿是酸楚,如此的真切:「不吃藥,我們就只能等死,我不想死,我想活著。」到這,所有現實面的金錢,都昇華成了生命的議題。

在生命的面前,他們沒有真藥、假藥的問題,因為所有的思考都是「活下去」,但無情的金錢讓病人感覺到感覺到,想活著好難,更難的是,一天天看著自己走向絕望。

我不是藥神電影片段照片(擷取自愛奇藝)
我不是藥神電影片段照片(擷取自愛奇藝)

我們無法保證自己能夠逃過「病」的糾纏,這正是無常的所在。而正因為在無常之中的掙扎,我們也希望能夠時時刻刻看見希望。

沒有人回答了老太太的問題:「你能保證自己不生病嗎?」我想,也無法有人肯定地給出任何答案。


我不是藥神電影片段照片(擷取自愛奇藝)
我不是藥神電影片段照片(擷取自愛奇藝)

在生與死之間我們選擇勇敢

死亡既是一種必然,但當時間比我們預想的還快的時候,我們又將如何去詮釋「死亡」。對當年這些沒有要的慢粒白血病患者,死亡似乎是下一刻隨時會到來的事情。

到了劇情的末段,電影講的已經超過的劇情,而是一場生與死的對談。

便宜的藥(假藥)給了他們一線希望,不是抗拒死亡的希望,而是能夠延長時間,因為只有延長了時間,才能減少悔恨的機會。好似多的每一分每一秒,就可以做一些什麼,來回饋給家人、朋友或者那些我們想彌補的人。

這就是一個死與生的故事,用這樣的議題,去衝撞既有的社會體制。

我把這一系列文章整理在下面,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閱讀:

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,歡迎訂閱電子報,也請不吝留言鼓勵、討論或分享到自己的社群中,文章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-非商業性-相同方式分享 3.0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,分享、引用請依授權規定,並附上原文連結(按右鍵複製連結):影視心得|我不是藥神(原文:我不是药神):在生命面前,我們如此脆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