×

Kuncen WB1, Wirobrajan 10010, DIY

(+68) 120034509

info@yourdomain.com

#325 

聊聊身心靈為什麼常有兩極評價

閱讀成本 5 分鐘 #身心靈統論 #突破盲點

其實我對於日更是沒有追求的,畢竟根據我自己之前的嘗試,日更對我來說有點吃力,但因為寫作以及分享的慾望,在我心中,日更始終處於一個非常模糊的狀態,喜歡分享與創作,但是要每天發表,又好像缺乏了什麼元素。〔延伸閱讀:拋開數字找到為什麼而寫

大概最近幾個月,這個問題就這樣懸宕在生活之中,追著前進後退的腳步,還沒落地。看起來好像每一天都在進行,但其實往往能量就在無形之中,消耗殆盡,所以創作的量也變少了。多少是因為自己以前常常困在完美主義的囹圄,總喜歡設定形式、框架,立志去符合框架,漸漸的放掉這些以後,開始有了不同的想法。

我想,剛好是共振頻率的對應,昨天半夜睡到一半起床,在不同的網站上逛著,vocus 最今推出主題徵文《中秋連載趣|任務挑戰之「七天日更鐵人」?「三篇佛系更新」?》就這樣跳出來,平常沒閱讀徵文主題的我,竟然也就這樣進去。

首先要講,因為有禮物,所以我打算挑戰這次的「七天日更鐵人」,一方面想要得到豐厚的禮物,另外一方面,剛好也是重新定錨「我對於日更的想法」。

決定之後,心中有一股想法:「日更,必須寫自己喜歡且能說些什麼的內容。」我想大家對這樣通則應該不陌生,但我卻思考了很久。因為「自己喜歡」跟「能說些什麼」這兩個條件,在我的生活中有太多組合了。

組合太多的情況,會陷入選擇困難,然後令我裹足不前。

最後,決定來寫寫靈性成長這一塊的根基,身心靈工具以及我的個人體驗。就這樣順勢七天的內容大致出來。

背景跟大剛講完了,那就開始今天的文章囉!

為什麼身心靈常有兩極評價

我在學習身心靈的時候,常常聽到一個問句:「為什麼你會來學?」你的背景很少會來接觸身心靈的。不管今天我去上什麼樣的課程,基本上都會遇到有人這樣問我,而且隨著自己學習的內容越來越廣泛,在學習不同課程的時候,一樣會聽到這句話。

但好處就是這個背景,讓我更能理解到,身心靈在社會上的各種面向,也才有機會回來思考「身心靈被評價」這件事情。

我必須要說,在我的生活中,對於身心靈的概念,十個人可能會有十一種講法。依照經驗上來說,不相信的人大概會佔了超過一半的多數,在大數法則的情況下,相信的人可能發聲的機會很少,最後屬於「非常相信」的人,往往會變成一個同溫層。

如果你問我自己屬於哪一類,大概我就是從這三個階段不斷的跳躍,慢慢的成就出來了自己現在的想法。

我覺得身心靈會有兩極的評價,在於很多時候跟現實有很嚴重的脫鉤。

就我的研究,真的很專注身心靈發展的人,跟大多數人生活的習慣還有方式非常不同,更直白一點,專職的身心靈工作者,對於社會改面的脈動,掌握度非常的低。

往往他們會用一種「靈性」的詮釋方法,例如來到的新的世界、開啟了全新的時代,宇宙已經進入另外一個能量場等,去解釋世界即將改變。

這樣的模式是非常靠粉絲經濟的,但多數的粉絲經濟都會遇到一個問題,就是有鐵粉也有黑粉,就引發了兩極評價的出現。

喜歡的人,覺得什麼都是對的;不喜歡的,永遠就會看到那一個疏漏的點。如果你在 YouTube 搜尋一下,很容易可以找到兩邊不同的論述,歡迎大家自己去看與觀賞。

就我自己的立場,我是非常反對所有的事情都用靈性的方式解釋的,因為這樣的解釋具有「壟斷性」,通常只有身心靈領域的人或者大家所認知「通靈」的人,具備極大的話語權,我們也無法驗證真實性與正確性。

通常就是聽了,然後要選擇「相信」或者「不相信」。

這樣的前提下,不相信的人就可以黑,相信的人就可辯護。是否覺得這樣的場景很熟悉,聯想到「宗教」、「直銷」的話,一點也不為過。

身心靈有時候會這類的內容很類似,我稱作「販賣價值觀」,身為一個身心靈學習者與分享者,我非常討厭有任何人以此方式經營身心靈領域。

因為人的價值觀是獨特的,我認為建構價值觀可以用很健康的方法,透過「提供多樣性」以及「拿回選擇權」,讓每個人都擁有一套「靠自己」架構出來的看世界的方法。而不是已經準備好了一套,開始去說服不同的人,試圖找到自己的鐵粉。

因為就像我很喜歡的一本書《有求必應》裡面所說的,人會透過不斷拓展,成就出更廣更大的宇宙,而每個人都可以跟宇宙共振、呼應。

在每個獨立個體下,當然會是專屬於個人打造出來的不同的價值觀,會有自己看待宇宙的方式,也能夠成為屬於自己的一方之霸。

這是我對於價值觀的定義,但說真的,真的看到太多身心靈的工作者,可能受限於自己的經驗,或者已經成為專職太久之後,跟社會脈動的脫節,生活是透過身心靈建立起來的,可能是工具或者自己靈性感覺的事情。

他們或許已經在身心靈界擁有自己的鐵粉,有固定的忠實客戶,卻有時候也很難繼續拓展下去。

在過去五年多學習生涯之中,我真的常常會發現這樣的情況,一方面是受惠在自己能夠快速連結事情與知識的能力,所以更容易看到這一些盲點與限制。也聽到許多人對於身心靈不同的評價,進一步的讓我有了這些體驗。

我覺得更好的切入點,可以一起來重新詮釋不同的工具,因為工具是具象的,但透過工具帶來的個人變化則是充滿可能,很個人,所以沒有標準答案。

但我想要在接下來跟大家分享的,可以當作一個基礎,在靈性與個人成長上面,提供更多的角度,每個人都可以為自己創造一個不同的人生。

我把這一系列文章整理在下面,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閱讀:

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,歡迎訂閱電子報,也請不吝留言鼓勵、討論或分享到自己的社群中,文章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-非商業性-相同方式分享 3.0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,分享、引用請依授權規定,並附上原文連結(按右鍵複製連結):聊聊身心靈為什麼常有兩極評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