×

Kuncen WB1, Wirobrajan 10010, DIY

(+68) 120034509

info@yourdomain.com

身心康適|以身體為師,每個人都是自己的療癒師

閱讀成本 4 分鐘 #身心康適

到去年十一月底,我學習身心靈的課程,剛好滿了五週年。從塔羅、靈氣開始,一直到最近這兩年,我莫名的對三個領域中的「身」這一塊有許多興趣。剛好有機會接觸到身心學的概念,加上同時看到了好幾本不同的書,漸漸地自己對「以身體為師」這個概念有更深的體悟。

最近,持續的思考如何將所學分享給他人,同時結合自己背景的獨特性,發現從「身體」切入,對首次嘗試身心靈的人來說,都是再好不過的。

近兩年在上身心學課程的時候,常常聽到同學在自我介紹時,說出一句:「在追求身心靈的整合。」老實說,一開始我聽到的時候,是非常不以為然的,但隨著在身體上的學習越多,才發現,身體是在追求「整合」這條道路上很好的解答。

曾經,有一段時間,我一直在尋找完整的解決方案,更詳細的說,應該是我在尋找「一站式解決方法」。這個想法,大概盤旋在我心中一年多的時間,那時間的學習常常會帶著:「應該就是這個了吧!」然後學著學著、用著用著,總覺得不是這個。

那個時候,會覺得非常受挫,覺得市面上流傳了這麼多的技巧、方法,沒有一種可以真的用來解決大部分的問題嗎?然後停止了一陣子自己的學習。

結論就是,我並沒有成功找到。或者應該換另外一種說法。

沒有一個唯一的解決方案,因為每個個體都是被巧妙設計的。

從胚胎時期的啟示

經驗解剖工作坊的學習歷程中,「胚胎學」這個單元讓我印象深刻,那一堂課上完,從胚胎時期,我們就已經被設計在一個同時擁有保護以及支持的環境。

我們擁有羊膜腔在背後支持我們,協助我們建構神經系統,前面又被卵黃囊好好的保護著,讓身體的每個器官能夠發展運作。

在那個階段,最初期的成長,其實任何方法都還不需要介入,我們只是順著自己該有的構造,長成了自己,並且準備來到這個世界。

所謂的完整解決方案,其實早就已經在那個時間啟動,所謂的一站式解決方案,自己就是那一站,所有的療癒,是透過身體的內在機制,讓我們回到那個屬於自己的狀態。

所以療癒是幫助我們回到自己

既然有內建的機制,也難怪我外求許久都沒有辦法找到。畢竟身體是很懶惰的,既然自己有了,就不會花太多力氣從外面拿

以身體為師,讓我產生了一個信念:「療癒是在每個人自己身上發生的事情。」

而所有學來的技巧、方法,都是在幫助我們陪伴著需要的人,走往自我療癒的道路。那不是一個解決方案,更適合看作是一種「試試看」。身體奧秘到,我們不知道最後會被如何帶領,又在哪個情況下,完成療癒。

我們只是盡可能地給予所學知識,去協助趨近於當下所想要的那個願望,或者有時候稱為奇蹟。

那一天,上完療癒者工作坊後,幾天內我接續了經驗解剖的課程,忽然心裡就冒出了一句話:「療癒是找方法讓奇蹟發生。」

這裡面不帶有保證,但我們卻可以盡力。奇蹟之所以會被用這個兩字冠上,就代表那是一個可及卻又望塵莫及的,沒有人知道是否會發生,但我們可以持續使用不同的方式,找方法接近。

疼痛是最好的導師

身體每天不間斷地陪伴我們,想想也真的沒有什麼自己成為良藥,更令人興奮了。衍伸來看疼痛也可以說是最好的導師,疼痛的確令人心煩,但卻也提供了足夠的資訊,讓我們有機會對症下藥。

疼痛提供了我們即時反應的能力,也提醒我們身體現在需要做一點調整。很多時候,我們不經意或者刻意地忽略,造成本來可以修復的身體,進入了一種過度耗損。最近重新閱讀一本書籍《啟動你的內在療癒力,創造自己的人生奇蹟》裡面寫著:

在戰或逃模式下,身體就會動用各種能量,以便執行逃跑或戰鬥反應。然而,要是你不斷感受到生命危險,導致身體無法回到恆定狀態,生命能量就會在系統中耗損。一旦這股能量被四處消耗,能用來進行細胞生長與修復、細胞結構長期建築工程、自體療癒的內在能量就會變少。最後,細胞會紛紛關閉,變成不和其他細胞往來的「自私鬼」,因為這時的首要任務已經不是實施例行檢修或改善體質,而是自我防衛了。

正闡述了這一點,而這時候許多調整技巧可以介入,讓我們過度使用的細胞,被看見,進而得到喘息的空間。這種類似樂譜的休止符,讓內在的療癒機制,有機會在喘息之中,出現。


小結:所謂的最適策略就是「有用的策略」

所以完整解決方案,其實不是一站式的解決所有問題,而是我們透過一個個策略,嘗試為每個人鋪出一條路。

無法保證最後走到哪裡,但至少可以去在每一站、每一步,試試看哪個方法有效。記得經驗解剖工作坊老師常說:「不要問哪個方法好,有效的方法就是好方法。」因為身體每一秒都在變化,當然無法有道一以貫之。

未來,在這裡,我將陸續把過去學習的內容,整合分享給大家。這一次,我們不需要找到一個單一的方法,而是在不同的方法中實驗,找到「有用的策略」。

我把這一系列文章整理在下面,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閱讀:

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,歡迎訂閱電子報,也請不吝留言鼓勵、討論或分享到自己的社群中,文章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-非商業性-相同方式分享 3.0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,分享、引用請依授權規定,並附上原文連結(按右鍵複製連結): 身心康適|以身體為師,每個人都是自己的療癒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