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訂閱電子報的朋友,應該會知道最近我剛好在做一些不同的整理,透過許多不同的方式,重新整合了目前自己要做,以及鋪陳出未來想做的事情。其中有很大一塊,是我在「未來六米」這個網站的陳設以及相對的定義。
從 2006 年開始在網路發表作品,到現在已經十五年的時間,最近剛好在把自己的作品慢慢從 Blogger 搬出來的時候,發現每個時期我寫的文章內容都不同,感覺就是一段自己的成長紀錄。但也有趣的發現,過去關注的議題,現在還是一樣關注,但當想要發表的時候,想說的卻又不是那麼多。
例如果去喜歡把看的書、電影寫出來,充滿了一點人文的情懷;過去在政治、經濟著墨很多,現在卻只想點出關鍵。明顯地看出了自己不同時期的成長,同時在這一次次的整理的過程中,更知道,現在的自己想要關注、分享的事情,已經跟以前的自己不同。差異的產生,可能來自於生活經歷的累積,還有生命厚度的改變。
不斷地尋覓,總是會覺得好像差一點什麼,感覺少一點什麼,是過得非常模糊的概念,但模糊是有好處的,就是能夠漸漸清晰一些事情,慢慢找到那些其實不是真的很想做的事情。舉例來說,我之前說的,對於教學類的文章,我並沒有打算多著墨。就是其中的一個收穫。
更進階的階段,會慢慢找到自己想要做的事情。
很慶幸的,剛好我自己慢慢走到了這個階段,知道我自己想要做的事情,也慢慢發現這樣的事情帶來的價值。
過去幾年,我持續不斷地擴大自己學習的經驗,因緣際會下,從各種不同的角度切入,有時候常常聽一起上課的同學跟我分享:「你應該可以創造出自己的東西。」
過去,我總是以學生的角度,面對非上班時候的學習,總覺得「創造」這件事情不是我的首要任務,但幾次的學習經驗發現,每一個老師,都有所侷限,但興趣廣泛的我,有時候就會覺得,差不多已經上到一個極限了。通常這樣的發現點,在於我聽到一個老師的課程,重複的論述已經超過三次了。
但總覺得有一塊沒有補齊,就是這些知識跟現實的脫節處。很剛好,我是一個愛上班以擅長在辦公室處理事情的人,體認到這邊,我漸漸地了解到「創造」這件事情對我的定義。
就是產生一個平台,去連結每一個知識體系跟身邊的人。
再回頭看看,我過去的學習項目,最大的共同處就是「照護」體系,即使看似遙遠的塔羅牌,其實都是可以變成一個自我觀照的工具。
總和起來,每一個職場工作者的照護,其實就是我能創造的,因為我在職場,了解職場環境,我又具備著照護的概念,所以對於「上班族的自我照護」更能有具體的觀念。
加上我身邊有職場工作者,也有專注在身心照護的同學們,更有機會創造出一個連結的平台。
另外一個層面是在從我過往混亂中慢慢的淬鍊出來的概念,如果上網搜尋能量管理,有一篇很棒的文章《能量管理新顯學》裡面從很多科學已經實證的角度,去做到能量管理這件事情。
但我覺得能量管理這件事情,除了所謂的實證觀點外,可以加入身心照護的概念,把這裡兩點合在一起之後,我們就具備了對生活所有事情重新詮釋的能力,這樣的能力的發現以及培養,對我自己來講很重要。
我是一個大腦不自覺會很走在邏輯思考的人,當我發現「能量管理」是一個生活中可以套用在所有事情上的概念後,發展的可能就很廣了,當然也就有了分享的價值。舉例來說,寫筆記是一種能量管理;改變工具,也是為了能量管理;生活型態的種種改變,冥想、運動等,都為了提升能量管理。這樣的種種,開始創造出了我新的生活樣貌,也同時整合了我過去幾年的學習。
這幾年,我總是會覺得,所有我去學習的項目跟我的生活有很大的分隔,但「能量管理」概念的集成了我本來覺得分隔的兩著。所有的工具,其實都是為了讓我們能夠在生活之中運用,也讓自己更能夠主導自己的生活,在生活有更多不一樣的選擇。
正因為我學習的夠多、夠廣,才能夠在這個概念上面,從更多不同的角度切入。例如如何從身體開始管理能量,如何從精油提升生活品質,又在迷惘的時候透過塔羅、靈性技巧幫助自己度過。
可以無限的開展,卻又能夠在這主題上逐漸地收斂。
寫過一篇文章我怎麼選擇 App〈五〉可不可以再簡單一點?,裡面提到了想要在簡單的一點的概念,這也是我持續會進行下去的事情。我深知道,寫作式的分享將會成為我的主軸,配合發展的其他概念例如社群、課程等等,這些之外的其他事情,我都想要盡量的再簡單一點點。
所謂的簡單,並不是要什麼都弄的很簡陋,而是一種把過程持續優化的動作。
我不會去限縮自己只能夠研究我想講的事情,而是改變型態把那些我關注的事情,都收納在同一個地方,不要再去思考是否要變成一篇文章,反而是透過社群構建的方式,把我這些簡短的想法,放置到社群之中。
寫作平台,我也開始打破想要做「網站」的想法,而是去找到一個「發表文章」的平台,自己架設還是核心,畢竟任何平台都可能會倒,但可以找經營理念相符的工具來幫忙。這些優化的過程,對我來說就是一個能量管理的概念,因為當我打一篇文章,本來是要設定很多內容,還要透過不同工具才能夠發表,但只需要專注寫作,存擋他就會發表的時候,那就是一種能量的提升。
本來多方向開展的內容,預計花幾個月的時間,讓他們更簡單一點,有些新的計劃,持續慢慢的推展,可以在未來六米 Wiki 頁面,看到最新更新,也因為要更簡單,下面列出哪邊可以找到我。
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,歡迎訂閱電子報,也請不吝留言鼓勵、討論或分享到自己的社群中,文章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-非商業性-相同方式分享 3.0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,分享、引用請依授權規定,並附上原文連結(按右鍵複製連結): 劃一道分隔線。